摘要: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丨作者:村姑陈《1》茶叶保质期,没法给出恒定不变的标准。一款茶的保质期限,有长也有短。很多茶客觉得,茶叶包装上的保质日期,怎么标注得乱七八糟的?哪怕同样是武夷岩茶,张三家标保质3年;李四家的大红袍...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茶叶保质期,没法给出恒定不变的标准。
一款茶的保质期限,有长也有短。
很多茶客觉得,茶叶包装上的保质日期,怎么标注得乱七八糟的?
哪怕同样是武夷岩茶,张三家标保质3年;李四家的大红袍写保质5年,推荐3年内饮用;王五家卖的肉桂水仙明文标注保质期10年;最后到了赵六家的岩茶,却写上了可长期保存……
“哎哟喂,茶叶的保质期怎么会弄得这么复杂? ”
上面这句话,是不少茶客的真实心声。
但茶友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联想,代入预期寿命去看待。
千年之前的曹操就写过一句话,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
哪怕再长寿的生物,总有走到尽头的一天。
从现代医学的探索看,哪怕科学水平不断在进步,但人类预期寿命的长短依旧是复杂命题。
得综合基因条件、生活环境、经济水平、医疗水准等多方角度大致估量。
甚至于,许多研究资料,洋洋洒洒写了半天。
做了无数问卷调查与数据对比,最终结果还免不了加上“仅供参考”字眼。
茶叶的保质期,本质是某款茶的可饮用期限。
计算茶叶的平均保质时间,需要结合制茶工艺、密封情况、存放条件、仓储温湿度变化等一系列因素。
牵一发动全身。
哪怕是微小的存放细节更改,都会引向不一样的结局。
《2》
一、绿茶、黄茶尽量别隔年喝。
绿茶和黄茶,它们的亲缘关系很亲近,合并在一起讲。
简单来说,黄茶脱胎于绿茶的加工,额外增加了一道闷黄工序。
喝茶时,绿茶和黄茶注重茶味的清鲜本味。
一年四季里,春夏两季较多茶客钟爱喝绿茶。
一方面,天气和暖,三伏天暑热烦躁,泡一杯清新风味的绿茶很应季。
另一方面,从新茶上市时间算起,前3个月以内,绿茶的清鲜灵动风味正好。
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。
再往下,进入下半年后,气温逐渐降低。
如果不是专注于喝绿茶的茶客,饮茶注意力容易被白茶、红茶、乌龙茶等其它茶类吸引。
哪怕专情于绿茶的茶客,买绿茶时也不必抱着大量囤货、长期久存的心态。
家里准备的茶叶,足够喝到来年新茶上市,绰绰有余。
隔年陈茶和当年新茶相比,鲜味程度没有任何优势。
从饮茶求“鲜”的角度看,喝绿茶和黄茶不要轻易将茶叶放到隔年。
尽早喝,才能避免浪费。
《3》
二、红茶保质时间能超过10年吗?
之前在福鼎,从当地茶农那喝过一泡2013年的红茶。
说实话,那泡茶纯粹是抱着猎奇心态去尝试的。
汤色接近枣红,闻不到什么茶香。
凑近去闻,有一股古朴的陈茶味道。
说实话,单纯将它视为一杯普通茶饮的话,不难喝,也谈不上多好喝,只是勉强还有茶味。
但如果代入红茶的风味指标,那是彻底不合格了。
因为丝毫喝不出优质红茶应有的清甜醇厚风味。
六大茶类里,红茶加工经历了揉捻、发酵,茶味相对清甜、香甜、柔和。
为了喝到一杯又香又甜的红茶,建议1-2年内尽早饮用。
个别红茶,虽然放到隔年后汤感更醇(比如桐木老丛红茶),但陈茶香气不如新茶好。
若是不介意这点,能接受陈年红茶的甘醇绵柔茶味,推荐2-3年的时间内及早喝。
放置时间太长,超过风味适饮期后,对红茶综合香气、滋味而言,并非好事!
《4》
三、清香型铁观音不推荐隔年。
清香型铁观音曾经风靡一时,红遍大江南北。
在世人眼里,清香型铁观音是颗粒状的,颜色绿绿的,泡出来也是绿叶清汤,看着很接近绿茶。
但按照分类,铁观音属于乌龙茶。
清香型铁观音,属于乌龙茶里的改良产品,以尝鲜为主,不主张久存收藏。
现如今,依旧忠心于清香型铁观音的老茶客,一早就摸透了铁观音的买茶规律。
铁观音的茶味特点,可用四个字概括——春水秋香。
铁观音春茶,汤感醇,滋味饱满,茶味充足。
铁观音秋茶,花香高扬,香气明媚,茶味香滑。
四季里,清香型铁观音的风味“追鲜历程”,大致如下。
春茶上市后,喝半年新茶。
等到下半年,秋茶上市,慢慢喝到明年开春。
等到春暖花开时,又是一年春茶上市季。
循环往复,至此经年。
这是绝大多数茶客的买茶、喝茶、选茶心得总结。
应季喝茶,趁早尝鲜。
考虑到清香型铁观音不适合久存,不具备收藏价值。
按需买茶,分少量多次买入,才能避免浪费。
《5》
四、岩茶的保质期,视具体情况来定。
保质期的字面含义,解释起来并不难。
指一款茶保持特有香气、茶味、韵味的饮用期限。
超出保质期的岩茶,不代表完全不能喝。
但它已经回不到从前,达不到茶叶自身的风味巅峰期。
不同岩茶的风味适饮期,各有不同。
比如,轻火茶、中火茶、足火茶。
岩茶焙火后,焙除多余水汽,更利于后期保存。
理论上焙火程度越高,吃火越透的岩茶,风味维持时间更长
轻火茶,焙火偏轻,较多保留了茶叶本味。
茶香馥郁,茶味爽口,啜茶入口,又香又甘醇爽滑,唇齿留香。
但轻火茶的香馥茶味特点,可维系时间有限,当年七、八月买入手的轻火茶,及时饮用为好,最好别放到隔年。
而足火茶,情况显然不同。
隔年陈的足火茶一直以来是不少老茶客的岩茶口粮。
做青透,焙火足的足火岩茶,放上两、三年再喝也没问题。
但放置时间太长,哪怕岩茶本身没返青、没生出杂味,也要考虑不少现实问题。
比如,岩茶焙火得来的焦糖香、烤瓜子香等焙火香,是否有保留?
比如,岩茶的品种特征,肉桂的桂皮香与辛辣感,水仙的清幽兰底,铁罗汉的当归药香,北斗的深沉木质香等,是否还能从老岩茶里找出踪迹?
重水求香的岩茶,从完整茶味角度考虑,建议在适饮期内饮用。
存放多年的老岩茶,受众圈子比较窄,不推荐新茶友贸然尝试。
毕竟在老岩茶里,能够保留清晰品质特征与馥郁茶香的情况,太罕见了!
《6》
五、白茶和普洱,可长期保存。
老白茶、老普洱等说法,在茶圈早已经深入人心。
之前在网上,还听过这样的茶叶保质期顺口溜。
“绿茶当年喝,红茶三五年,白茶普洱永流传……”
看到“永流传”这三个字,一时间联想到那则经典的钻石广告。
但大家千万别想偏了,茶叶作为入口之物,不可能当成传家宝,代代相传,永不过期,永不变味。
至于普洱和白茶的最长储存时间是多少年?
这在圈内,尚且没有定论。
因为普洱和白茶在茶圈大规模盛行的时间,并不算长。
二、三十年前能留下的老茶样品,数量很少。
能够达到原料品质出色、工艺规范、有详细品鉴报告、再加上多年规范仓储的样品,更是少之又少。
没有足够的样品依据,随意宣传出“永流传”的说法,没有合理性。
从当前的喝茶感受看,普洱和白茶,在多年存放下,茶味的确能发生积极改变。
从新茶到老茶,存放数年后,茶味会变得更温和、更甘醇。
稳妥考虑,喝白茶也好,喝普洱也罢,喝15年以内的茶叶更保险。
超出15年的老茶,喝茶之前要慎重检查,确保香气滋味没变质再去饮用。
另外,如果不是从正规渠道,那些在直播间内促销的10年陈、8年陈便宜老茶,不建议贸然入手。
这样的便宜茶,做旧造假、存坏变质、工艺不当的风险太高,品质难以得到保障。
《7》
圈内有不少茶友相信,茶叶没有保质期,只要茶叶没变质就能喝。
这番话有一定道理。
但为了喝到好茶的最佳风味,趁着适饮期限内,尽早喝茶才是上策。
从本质看,保质期一说更像是商业概念。
不管是什么茶,只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,就必须加上保质日期。
从商业角度看,保质期更像是商家给出的承诺。
承诺在特定存放前提下,本产品可保障在若干时间内,可以放心使用/饮用/食用。
而保质期时间的范围,由各家自行标注,没有一刀切的硬性约束。
茶友们在喝茶时,在保质期限内饮用,最为稳妥。
超出保质期的茶叶还能不能喝?
需要自行开箱查验,确保茶叶不发酸、没杂味、没发霉等,再去衡量“喝与不喝”!
绿茶保质期1年,红茶保质期2年,白茶保质期为何是15年?
过了保质期就是变质?绿茶、红茶、白茶,过了保质期还能喝吗?
参照茶叶店的存茶做法,能把茶存好?一次性披露三种错误存茶方法
听说存老白茶,普洱茶,南方存茶转化快,北方存茶品质好?
绿茶冷冻,红茶冷藏,岩茶、白茶、普洱常温保存?这么存茶就废了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