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丨作者:村姑陈《1》茶气这个词,不知从哪传出来的。茶叶圈子里,时不时就能听到一些茶气的言论。稍微观察了下,茶气就像万金油,但凡和茶味评价沾点边的内容,都能牵扯到茶气。比如,形容一泡好茶内质丰沛,茶...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茶气这个词,不知从哪传出来的。
茶叶圈子里,时不时就能听到一些茶气的言论。
稍微观察了下,茶气就像万金油,但凡和茶味评价沾点边的内容,都能牵扯到茶气。
比如,形容一泡好茶内质丰沛,茶味层次鲜明时,有人会夸奖,嗯,这款茶的茶气很足。
比如,遇到回甘迅速,唇齿之间留香持久的茶叶时,也有人感慨,哇,茶气很强。
再比如,形容某款茶很有劲道感时,还可以这样夸,此茶饮入口中,茶气绵绵不绝。
再再比如,形容茶味浓苦,滋味刺激时,也有人会搬出茶气来粉饰太平,哟呵,这茶的茶气很猛!
总而言之,茶圈江湖里,茶气的出镜率很高。
但因为茶气本身看不见、问不着、摸不到,概念特别抽象。
各式各样关于茶气的形容,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后,很多新手茶客会很迷茫。
哎,老茶客口中经常提起的茶气,究竟是啥啊?
喜欢专研求证的茶客,在翻遍《茶叶审评》规范术语后,不难看出一点。
官方茶叶评判标准里,何为苦?何为涩?何为粗老味?
白纸黑字,一目了然。
但里面,从头到尾没有“茶气”这个名词。
某种意义上,茶气一说仅是圈内口头阐释,并非严谨定义!
《2》
茶气究竟是何物?
这个问题在不同茶客眼里,能找出不同的答案。
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不一而足。
一千个观众就一千哈姆雷特,各不相同。
很多时候,茶气经常会被人理解成以下3种饮茶体验。
要么是,出汗论。
认为茶气足的茶汤喝下去后,容易让人出汗。
几杯热茶下肚,若能快速发汗,没一会功夫,满头大汗,额头冒汗,掌心出汗,说明这款茶的茶气很强,品质不俗。
结合现实情况看,这种判断标准显然不严谨,有不少“漏洞”。
七月八月盛夏之际,一旦离开了空调房,哪怕不喝茶,连喝几杯热水热汤,也会浑身是汗。
难不成,白开水里头也含有茶气?
照这样想,所谓出汗多就等于茶气强的观点,无疑是自相矛盾,没有可信度。
要么是,打嗝论。
认为茶气充足的好茶在饮入后,茶气会在人体五脏肺腑内流动,从而让人连连打嗝。
这种将茶气联系到打嗝的观点,听起来就不靠谱。
打嗝是日常生活的常见小插曲,论打嗝的形成机理,说来复杂。
吃太饱、吃太快、消化不良、边吃饭边说话、喝了碳酸饮料等,都容易引起打嗝。
同样一泡茶喝下去,因个人体质不同,张三不时打嗝,但李四从始至终没有半点想要打嗝的感觉。
试问,要是参考“打嗝论”来验证茶气的存在,岂不是要闹出笑话?
要么是,苦味论。
认为茶气足的茶叶,普遍刺激性很大。
茶汤入口,苦涩浓烈,煞口强劲,尤为重口味。
但说句实话,按这样去喝茶,着实是剑走偏锋。
好茶以香清甘活、茶香馥郁、滋味饱满、汤感醇厚、回甘生津、唇齿留香为贵。
历来就没有苦味重,涩味强才是好茶的说法。
从喝茶体验看,苦涩强烈的茶汤喝起来压根不好喝,何谈苦味重等于茶气足?
《3》
茶圈江湖里,关于茶气的定义,各家都不相同。
除了前面的出汗论、打嗝论、苦味论外,还有许多不尽相同的说法。
比如,喝了容易茶醉就是茶气足的表现;喝茶后容易饿证明茶气很强;能解乏解困就是茶气很充足的表现……
总而言之,茶圈内关于什么是茶气的说法,至今没有定论。
从个人感受看,如果将茶气视为好茶的正面积极表现,那不应该片面化地将茶气与出汗、打嗝、茶醉等概念挂钩。
某种程度上,好茶的茶气是一种让人喝完之后,还想再喝的美妙感。
遇到一款自己特别满意的好茶时,泡开喝,只感觉香气、滋味、韵味无比惊艳。
喝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,仍旧念念难忘。
以至于在喝不到茶的日子里,牵肠挂肚,尤为牵念。
只有找到合适的机会,再坐下来慢慢细品,方能一解相思。
才下喉头,却上心头。
这种对好茶的持久回味与挂念,才是一流好茶的硬实力所在。
毕竟,一款茶要是喝着平平无奇,香气寡淡,滋味单调,喝茶之后压根留不下印象,何谈回味?
毕竟,遇上酸味重,苦味浓,酸涩强烈的怪味茶,只喝一口就不想再喝下一口,试喝过后心里留下“心理阴影”,这样的茶简直恶劣至极。
唯有喝茶时,香气滋味俱佳。
喝完一泡茶后,喉间甘润,回甘生津,回味舒适无比,才算好茶的硬实力展现。
这种持久又美妙的“良性反馈”,更能代入茶气去理解!
《4》
茶叶圈子里,一度盛行“鄙视链”的说法。
认为绿茶普遍茶气很弱,喝起来没有岩茶、普洱来得茶气凶猛;
觉得白茶、红茶的茶味只是香香柔柔,喝茶时不如普洱与岩茶能解决“茶瘾问题”;
认为白茶、绿茶、红茶等轻柔茶味容易让人喝腻,普洱与岩茶才是茶圈鄙视链顶流……
看过前面一系列关于茶气的争议后,大家不难想明白。
这些所谓的鄙视链说法,大多只是岩茶、普洱爱好者的片面观点。
情人眼里出西施,各花入各眼。
或许在爱喝绿茶的茶客眼中,将上述内容彻底颠倒过来,认为岩茶和普洱只是茶味很重,茶气没有绿茶美妙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部分茶客因为自己钟爱于某种茶类,才会得出这样的“偏心”观点。
但客观公正来看,不同的茶类之间,没有绝对的可比性。
喝绿茶,绝非是茶味淡,不耐泡,汤感不够厚。
只要品质过得去,优质绿茶历来以清新爽口风味为主,适合喝茶口味偏爱小清新的茶客。
白茶和红茶,也并非是香香甜甜那么简单。
事实上,白茶的风味以鲜香醇爽为主,并非是只看甜不甜。
新白茶喝起来鲜爽十足,毫香花香馥郁。
老白茶尝起来汤感甘醇饱满,药香陈香悠扬。
茶味体系丰富的白茶,若是单以甜味论英雄,未免太片面。
哪怕是发酵程度比较足的红茶,茶味评价标准里,也不是只看一个甜字。
对红茶来说,茶味并非越甜越好。
喝起来清甜、甘甜、香甜、甜美,甜而不腻很重要!
比起甜到发腻,红茶的甜味更偏向于充满馥郁鲜美花果香的清甜柔美。
喝起来又香又滑,特别美妙!
《5》
有句话说得好——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
喝茶也是如此,因为懂得,所以才会慢慢欣赏。
绿茶的清新爽口,白茶的鲜香醇爽,红茶的清甜饱满,岩茶的岩骨花香,普洱的风味层次……
不同茶叶之间,仅是风味个性不同,难以得出孰优孰劣之分。
只有慢慢欣赏,才能懂得个中美好。
如果扔下一句片面化的观点。
认为绿茶、红茶、白茶普遍茶气轻柔,不如普洱与岩茶。
这种观点,未免有失偏颇!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不同时节有不同美景,不同的茶类亦有不同的风情,不可轻易替代!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